|
□商报记者 杨翚 文/图
随着国内消费正驶入复苏的快车道,运动鞋销售情况在第一季度呈现回暖迹象。泉州几大体育运动用品企业的一季度销售数据出炉,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好转。作为泉州最重要的产业集群之一,制鞋产业也在重整旗鼓。然而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下,众所期盼的强势反弹并未出现,业内人士认为泉州鞋业走出3年疫情的影响仍需时日。
(资料图)
一季度
迎来“小阳春”
安踏、特步、361°等泉企的零售金额同比获得正增长
来往货车不断驶入停靠在店门前卸货、装货,不时有不同肤色的外商面孔进入商户看货,这是近日记者走访晋江国际鞋纺城看到的景象。晋江鞋纺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今年以来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,客流量有所增加,阔别三年之后,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再次纷至沓来。
“今年开春到3月期间迎来一波小阳春,业务量一度恢复到疫情前”,晋江陈埭镇鞋材商会会长丁鹤鸣表示。据泉州海关数据,1-4月,泉州鞋靴出口89.27亿元,增长25.4%,保持较高的增速。中盛仁亿纺织鞋业部负责人柯小姐回忆道:“外贸订单一直是公司主要业务营收来源,当时海外订单大量涌入,各方都在催促交货,货柜进进出出,公司一片忙碌,又重回疫情前的景象。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,柯小姐与同行们都看好今年的形势,准备大展拳脚。柯小姐表示,不少同行纷纷新购入机台,扩大生产,中盛仁亿也在今年新承包了一个染整车间,增加产能。分析这一波小阳春的出现,丁鹤鸣认为这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一次反弹,同时,去年疫情严峻形势下工厂备货少,导致春节开工后工厂普遍缺货,从而引发市场订单需求的井喷。
晋江体博会再现八方万商云集,预示着春暖冰融的气息。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二十四届中国(晋江)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,参会客商达19.2万人次,达成意向成交额311.6亿元,较2019年增长30.8%。
本土品牌们也在一季度迎来了销售回暖。2023年第一季度,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同比获得中单位数的正增长(4%—6%),FILA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(按零售价值计算)同比获得高单位数的正增长(7%—9%);特步主品牌零售销售同比增长约20%;361°2023年第一季度主品牌零售额同比实现低双位数增长,童装品牌同比去年增长约20%—25%。
回暖速度
分化差异
行业领军企业上半年产能、出口订单和出口额保持持平;一些中小企业则反映订单下滑
然而,海外消费需求不振、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,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,这种压力传导到企业身上,产生分化。一些行业领军企业,建立自己的海外公司、海外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体系,形成市场快反能力,积累自身竞争优势,上半年产能、出口订单和出口额保持持平,有的可迎来10%—15%增长。但一些中小企业在“小阳春”过后,则反映订单下滑、工厂开机不足。
外贸订单需求疲软、内需不旺、同行低价“内卷”等让一些晋江国际鞋纺城的商户感到“凉意”,正值淡季的5月似乎更“淡”了。昌溢鞋材贸易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林雪云直言,这是公司创立27年来挑战最大的一年,一方面订单下降,一些客户发来的订单需求利润微薄;另一方面公司要继续维持高昂的研发、备货、人力投入。近年来,由于美欧干预设限,不少国家实施了各种贸易壁垒,一些外国贸易采购商分散转移订单,加上全球消费市场需求不振,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,让倚重外贸的企业更感困难重重。海鸥鞋材总经理丁婉玉表示,欧美客户一直是公司的大客户,“他们一次可以下一二十万双的订单,相比国内客户,需求量大,出价高”。而不少经营外贸的鞋材企业均表示,欧美客户正在流失,无论是广交会还是体博会,欧美面孔都比往年减少。
应对多变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,鞋业企业苦练内功。海鸥鞋材今年推出了应用于运动鞋的易穿脱脚后跟,不需要动手就可以脱下鞋子,对老人、孕妇、小孩十分友好,这一设计为公司争取了不少客户。夏季来临,公司还推出了用冰凉纱线纺织的凉感鞋材,减少夏季穿着运动鞋的闷热感。丁婉玉表示,顺应客单价下降的趋势,公司推出性价比高、功能性强的鞋材,力求创造新需求、打开新市场。
东南亚成为晋江鞋产业寻求新空间的“宝藏市场”。丁鹤鸣表示,陈埭镇鞋材商会正在筹划组织会员企业赴东南亚考察交流,“东南亚有很多乡贤,产业基础良好,商会将到当地鞋材市场考察交流,寻找新机遇”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热讯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